2011.11.08(二)
「龍環」是氹仔島舊稱,「葡韻」是指這裡。
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(Casas - Museu da Taipa,簡稱龍環葡韻),
是位於澳門氹仔島的旅遊景點,以海邊馬路的五幢葡萄牙式住宅為主的博物館。
此五幢葡萄牙式建築落成於1921年。原為澳門離島高級官員的官邸及一些土生葡人家庭住宅。
1992年澳葡政府對該建築群進行修復和改建為住宅式博物館。
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於1999年12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。
五幢葡萄牙式住宅分別為:土生葡人之家、海島之家、葡萄牙地區之家、展覽館、迎賓館。
現在,此住宅式博物館是澳門重要的文物建築與文化遺產,也是澳門極富代表性的景點之一。
整個龍環葡韻景區包括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、嘉模教堂、氹仔圖書館、氹仔市政花園和十字花園。
博物館前面在1998年前原是一片紅樹林濕地,可觀賞到黑臉琵鷺、白鷺、灰鷺、翠鳥和鴛鴦等鳥類,
不過自興建氹仔醫院與對開填海後嚴重影響該區水域生態,紅樹林已全數枯毀,只能見到少量珍稀鳥類。
於2005年尾,氹仔圖書館改變用途,成了民事登記局氹仔分站為作婚姻註冊處,而其外觀仍保持原葡式建築風格。
而2004年在博物館側增設一小型露天廣場,自2004年起在此舉辦除夕倒數(跨年)嘉年華活動。
天ㄚ。距離上次寫澳門的遊記已經是快要一個月前的事咧。
阿娘喂。我再不寫。我都快要忘光了!

在小飛象吃過午餐後。Smart的楊嵐嵐立刻發現龍環葡韻就在附近。從官也街這裡可以走路走的到的地方。
二話不說。立刻出發前往。
走到官也街的尾端。看到這樓梯。走上去就對了。
有沒有。我就說澳門的路燈都很美。
首先看到的是一棟很漂亮的嘉模會堂。但是我們沒有多作停留(但是回程拍超多的!)。
順著路。沿著指標走。很快的就會看到嘉模聖母堂。
嘉模聖母堂(葡萄牙語:Igreja de Nossa Senhora do Carmo)位於澳門氹仔嘉路士米耶馬路與嘉模前地交界,
是氹仔唯一的天主教堂。
這是一棟三層樓高的教堂。有著美麗的鵝黃色外觀。
噗。我知道你要問我哪裡有鵝黃。不要懷疑自己的電腦色差太大。是因為陰雨天。我又把相機調太亮了。
這雨。不大不小。
撐傘感覺破壞畫面。而且臉好黑。收下傘又會淋雨。所以整個拍照過程就是不停的收傘。撐傘。搞的自己很忙碌。
看到這四張照片我真的快要笑翻了。教堂的鵝黃色都快要被我的相機變成米白色的啦!
沿著嘉模教堂旁的樓梯往下走,就會看到龍環葡韻。
不過,先映入眼簾的,是這一片灰濛濛的天空!
畫面中最右邊的建築就是威尼斯人。再過去一點點是四季酒店。
因為這裡的顏色非常美麗。所以常常有很多人在這裡拍婚紗。
你看。就連這樣的陰雨天也有新人耶!
是說。如果是我拍婚紗。下雨天早就翻臉了。誰還跟你拍呀!
粉嫩的翠綠色。看起來很舒服。白色框邊。看起來非常的夢幻。
但是。白色就是難保養。近看很多黑黑的污漬。好破壞畫面喔!
一眼望去有五棟建築物。其中三幢被改建為博物館。
由東到西分別建成是「土生葡人之家」,「海島之家」及「葡萄牙地區之家」。
另外兩間分別是「展覽館」和「迎賓館」。
這些博物館。我們都只在外面看看而已。
原本有想要入內參觀。順便避避雨。可是。後來不了了之。原因。不詳(我忘了啦!)。
這是我從官網抓的簡介。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囉!
「土生葡人之家」是這裡最具特色的博物館。 土生葡人主要是指當時葡萄牙人與東南亞一帶的馬來人、菲律賓人及印度人通婚後產生的族群。土生葡人有自己的語言和生活方式,他們通常信仰西方的宗教,又有明顯的東方生活習慣。 遊人可於這裡重溫二十世紀初在澳門土生葡人的生活方式。大部分的展品均是來自在澳門定居已久的家庭。特別是傢俱、擺設及裝飾物均別具風格,中西混合擺設,還有佈滿全屋的老照片,都能見証土生葡人於澳門居住狀況,反映了中葡文化的融合,也是澳門的寫照。
「海島之家」舉辦「昔日葡韻情懷展」,是一個配合「龍環葡韻」歷史及建築背景的專題展覽,透過展出百件有關的舊文件、相片、服飾、傢俱擺設等,娓娓道出當時土生葡人在「龍環葡韻」的生活情況。
「葡萄牙地區之家」共分為兩層,主要展出葡萄牙不同地區的少數民族服飾、圖片和手工藝品,透過他們富有地區特色的衣著,遊人可從中了解該處居民的生活模式,社會風俗及生活習慣。
展覽館還定期地舉辦不同類型和性質的展覽。
最後一幢是迎賓館,位於海邊馬路的第五幢葡式建築,共分兩樓層,這所迎賓館並不對外開放,主要用於舉辦宴會、文化藝術講座或舉行一些特色美食活動等。
從最尾巴拍回去。清楚可見五棟建築物。
可惜。太太太可惜。天氣不好啦!
然後。瘋狂拍照是一定要的。但是。不要問我身後是屬於哪一棟。我真的不知道呀。
補充一下。這裡的開放時間是每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(下午五時三十分停止入場)。逢星期一休息。逢星期日免費。
繞了一圈。從後面的地方繞出來。
這裡應該是某個辦公的地方。所以有很多車子停留。
沿著後方的斜坡往上走。可以回到嘉模聖母堂。
在國外。就連這一片簡單的石牆也可以讓我陶醉。
將將。我們又回到嘉模教堂啦!
是不是。我就說教堂是鵝黃色的嘛。這幾張照片比較像樣一些了!
這裡還有一個民事登記局。也是很熱門的婚紗拍攝點。
這對新人。我們剛來的時候就在這裡。應該是先去登記。等我們逛完出來後。他們就已經開始在拍婚紗照。
而且。這裡註明可以入內參觀。我們就這樣大搖大擺走進去。
進去30秒。立刻落跑。所謂的參觀。應該是可以讓親友參觀結婚登記的那一刻。我們進去後。空空蕩蕩的桌椅。監介呀!
隨便亂走。也走到一個小花園。就在民事登記局的後方。
繞了一圈花園。雨還是不停。害我都沒興致拍照。
然後。不知道哪根筋不對。居然覺得這裡很漂亮。硬要叫楊嵐嵐幫我拍照。
身後那一棟就是民事登記局啦!
順著路走。又再走回剛剛經過的嘉模會堂。
嘉模會堂前身為氹仔的電燈總局,此建築物位於嘉路士米耶馬路,座落於嘉模聖母教堂所在的山腰,
與嘉模前地建築群連綿蜿蜒,甚具氣勢。昔日是氹仔唯一公營發電廠,長久為氹仔的居民作出貢獻。
經民政總署重建後嘉模會堂於2007年5月5日正式開幕啟用,並發展為多用途文藝活動及表演中心。
這時候。雨已經越下越大了。
臭澳門。我難得來。一整個不給面子耶!所以。我們就躲進嘉模會堂的走廊裡避雨。
當然。坐以待斃(?)不是我們的style。當然要發了瘋拍照才對!
天ㄚ。這一組三張照片的我們也太可愛了吧!
我那紅噗噗的腮紅終於顯色啦!
然後。這樣拍腿超長。也要多拍幾張。
人家說:愛水不怕流鼻水。
我說:我真的快要冷死了! 穿短裙出門真的大失策。到底是誰跟我說澳門不會冷的。噗!下雨的澳門。好冷呀!
越來越多人來這裡避雨。我們也不好意思繼續放肆的拍個人寫真集。
而且。明明就是想到這裡避雨。這雨卻越下越大。在避下去。天都要黑了。
算了算了。走了走了!
傍晚。點上亮的街燈。好有fu喔!
看的出來嗎?這就是剛剛一開始我們往上走的階梯唷!
回程。再從官也街散步回飯店。
路過這家很有名的新好利咖啡餅店。最有名的就是她的燕窩蛋塔。
結果。只點蛋塔不能坐在店內食用。我們就這樣被"請"出來。只好外帶回飯店享用。
只於好吃不吃。我只能說。我一較睡醒才吃。實在很走味。重點是。我吃不出來燕窩在哪才嘔咧!
有覺得我這一篇寫的很敷衍的請舉手!
唉唷。別這樣嘛。我就說了。我都沒有入內參觀是要怎麼寫啦。
而且。拍外觀打混就是我的專長咩。看我去上海的世博展就知道了嘛。
好啦。
下一篇我就要來寫我最愛的銀河酒店啦。
嘻嘻嘻。敬請期待。一個月後應該生的出來。掰掰!